
語文考綱必背15篇
全文翻譯+重點注釋
還有人不知道語文必背15篇?
只知道背原文,不知道背翻譯?
好啦,啥也不說了
2021年語文考綱必背15篇
這就給您整理好了,快給我背!
黑色:原文黃色:譯文綠色:注釋
01
《季氏將伐顓臾》
先秦 孔子及其弟子
季氏將伐顓臾。冉有、季路見于孔子曰:季氏將有事于顓臾。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。冉有、季路拜見孔子說:季孫氏要對顓臾用兵。季氏:季康子,春秋魯國大夫,把持朝政,名肥。冉有:名求,字子有。季路,姓仲,名由,字子路。兩人都為孔子弟子。見:謁見。有事:這里指軍事行動。古代把祭祀和戰爭稱為國家大事。
孔子曰:求!無乃爾是過與?夫顓臾,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為?孔子說:冉有!恐怕應該責備你們吧。那顓臾,先王曾把它的國君當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,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,是魯國的藩屬國,為什么要討伐它呢?無乃爾是過與:恐怕該責備你吧?無乃……與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恐怕……吧。爾是過,責備你,這里的意思是批評對方沒盡到責任。是:結構助詞,提賓標志。(在蘇教版中,是復指爾,用作代詞)過:責備。先王:指周之先王。東蒙主:指受封于東蒙。東蒙,山名,及蒙山,在今山東蒙陰南。主:主管祭祀的人。是社稷之臣也:是:代詞,這,指顓臾。社稷:社,指土神,稷,指谷神。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壇。有國者必立社稷。國亡,社稷被覆蓋起來廢掉,故社稷為國家的象征,這里指魯國。社稷之臣意譯為附屬于大國的小國。何以伐為:為什么要攻打它呢?何以,以何,憑什么。為:表反問語氣。
冉有曰: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。冉有說:季孫要這么干,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愿意。夫子:季康子。春秋時,對長者,老師以及貴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稱為夫子。
孔子曰:求!周任有言曰:‘陳力就列,不能者止?!6怀?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且爾言過矣?;①畛鲇阼?,龜玉毀于櫝中,是誰之過與?孔子說:冉有!周任有句話說:‘能施展才能就擔任那職位,不能勝任就該辭去?!绻と藫u晃著要倒下卻不去扶持,顫顫巍巍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,那么何必要用那個攙扶的人呢?況且你的話錯了,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,(占卜用的)龜甲和(祭祀用的)玉器在匣子里被毀壞,這是誰的過錯呢?周任:上古時期的史官。陳力就列,不能者止:能施展自己才能,就接受職位;如若不能,就應辭去職務。陳:施展。就:擔任。列:職位。止:不去。危:名詞作動詞,遇到危險(搖晃著要倒下)。持:護持。顛:跌倒。扶:攙扶。相:攙扶盲人走路的人(輔助者)。兕:獨角犀牛。柙:關猛獸的籠子。龜玉都是寶物。龜:龜版,用來占卜。玉,在:指玉瑞和玉器。玉瑞用來表示爵位,玉器用于祭祀。櫝:匣子。
冉有曰:今夫顓臾,固而近于費。今不取,后世必為子孫憂。冉有說:如今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靠近季孫氏的封地,現在不奪取,后世一定會成為子孫們的憂慮。固:指城郭堅固。近:靠近。費:季氏的私邑,及今山東費縣。一說讀fèi,當地人稱費(fèi)縣。
孔子曰:求!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。丘也聞有國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蓋均無貧,和無寡,安無傾。夫如是,故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。既來之,則安之。今由與求也,相夫子,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;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;而謀動干戈于邦內。吾恐季孫之憂,不在顓臾,而在蕭墻之內也。孔子說:冉有!君子厭惡那些不肯說(自己)想要那樣而偏要找借口的人。無論是諸侯或者大夫,不擔心財富不多,只是擔心財富分配不均勻;不擔憂人民太少,只擔憂境內不安定。若是財富平均,便無所謂貧窮;境內和平團結,便不會覺得人少;境內平安,國家便不會傾危。做到這樣,遠方的人還不歸服,就再修仁義禮樂的政教來招待他們。他們來了,就得使他們安心。如今由與求兩人輔佐季孫氏,遠方的人不歸服,卻不能使他們來歸順;國家四分五裂卻不能保持它的穩定統一;反而策劃在境內興起干戈。我恐怕季孫氏的憂慮,不在顓臾,而是在魯國內部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:君子厭惡那些不肯說(自己)想要那樣而偏要找借口的人。疾:痛恨。夫:代詞,那種。舍:舍棄,撇開。辭:托辭,借口。有國有家者:有國土的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。國:諸侯統治的政治區域。家:卿大夫統治的政治區域。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:意思是不擔憂貧困而擔憂分配不均,不擔憂人(東西)少而擔憂社會不安定?;?,憂慮,擔心。寡,少。均無貧:財富分配公平合理,上下各得其分,就沒有貧窮。和無寡:和平了,人口就不會少了。安無傾:國家安定,就沒有傾覆的危險。夫:句首語氣詞。如是:如此。文:文教,指禮樂。來:使……來(歸附)。安:使……安定。相:(xiàng)輔佐。分崩離析:國家四分五裂,不能守全。守:守國,保全國家。干:盾牌。戈:古代用來刺殺的一種長柄兵器。干戈:指軍事。蕭墻:國君宮門內迎門的小墻,又叫做屏。因古時臣子朝見國君,走到此必肅然起敬,故稱蕭墻。蕭:這里借指宮廷。
02
《上善若水》
出自《老子·八章》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于道。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。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,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,所以最接近于道。上善若水:上,最的意思。上善即最善。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說明"圣人"是道的體現者,因為圣人的言行有類于水,而水德是近于道的。處眾人之所惡:即居處于眾人所不愿去的地方。
居善地,心善淵(yuān)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居住在善于選擇地方,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,待人善于真誠、友愛和無私,說話善于恪守信用,為政善于有條有理,辦事善于發揮能力,行動善于把握時機。幾于道:幾,接近。即接近于道。淵:沉靜、深沉。與,善仁:與,指與別人相交相接。善仁,指有修養之人。政,善治:為政善于治理國家,從而取得治績。動,善時:行為動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時機。
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正因為他與世無爭,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,所以沒有過失,也就沒有怨咎。尤:怨咎、過失、罪過。
02
《上善若水》
出自《老子·八章》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于道。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。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,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,所以最接近于道。上善若水:上,最的意思。上善即最善。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說明"圣人"是道的體現者,因為圣人的言行有類于水,而水德是近于道的。處眾人之所惡:即居處于眾人所不愿去的地方。
居善地,心善淵(yuān)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居住在善于選擇地方,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,待人善于真誠、友愛和無私,說話善于恪守信用,為政善于有條有理,辦事善于發揮能力,行動善于把握時機。幾于道:幾,接近。即接近于道。淵:沉靜、深沉。與,善仁:與,指與別人相交相接。善仁,指有修養之人。政,善治:為政善于治理國家,從而取得治績。動,善時:行為動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時機。
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正因為他與世無爭,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,所以沒有過失,也就沒有怨咎。尤:怨咎、過失、罪過。
04
《種樹郭橐駝傳》
唐代 柳宗元
郭橐(tuó)駝,不知始何名。病僂(lǚ),隆然伏行,有類橐駝者,故鄉人號之駝。駝聞之,曰:甚善。名我固當。因舍其名,亦自謂橐駝云。郭橐駝,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。他患了脊背彎曲的病,脊背高高突起,彎著腰走路,就像駱駝一樣,所以鄉里人稱呼他叫駝。橐駝聽說后,說:這個名字很好啊,這樣稱呼我確實恰當。于是他舍棄了他原來的名字,也自稱起橐駝來。橐駝:駱駝。這里指駝背。始:最初。病僂:患了脊背彎曲的病。隆然:脊背突起而彎腰行走。有類:有些像。號之:給他起個外號叫。號,起外號。之:代詞,指起外號事。名我固當:這樣稱呼我確實恰當。名,稱呼,名詞作動詞,意動用法。固:確實。當:恰當。因:于是,就,副詞。舍:舍棄。其名:他原來的名字。謂:稱為。云:句末語氣詞,此處可譯了。
其鄉曰豐樂鄉,在長安西。駝業種樹,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,皆爭迎取養。視駝所種樹,或移徙,無不活;且碩茂,早實以蕃。他植者雖窺伺效慕,莫能如也。他的家鄉叫豐樂鄉,在長安城西邊。郭橐駝以種樹為職業,凡是長安城里經營園林游覽和做水果買賣的豪富人,都爭著迎接雇傭他。人們觀察橐駝種的樹,或者移植的樹,沒有不成活的;而且長得高大茂盛,果實結得早而且多。其他種植的人即使暗中觀察效仿,也沒有誰能比得上他的。長安:今西安市,唐王朝首都。業:以……為業,名詞作動詞。為觀游:經營園林游覽。為,從事,經營。爭迎取養:爭著迎接雇用(郭橐駝),取養:雇用?;颍夯蛘?。移徙:指移植。徙,遷移。碩茂:高大茂盛。早實:早結果實。實,結果實,名詞做動詞。以:而且,連詞,作用同而。蕃:多。他植者:其他種樹的人。窺伺:偷偷地察看。效慕:仿效,慕也是"效"的意思。窺伺效慕:暗中觀察,羨慕效仿。莫:沒有誰,代詞。如:比得上,動詞。
有問之,對曰: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(zī)也,能順木之天,以致其性焉爾。凡植木之性,其本欲舒,其培欲平,其土欲故,其筑欲密。既然已,勿動勿慮,去不復顧。其蒔(shì)也若子,其置也若棄,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。故吾不害其長而已,非有能碩茂之也;不抑耗其實而已,非有能早而蕃之也。他植者則不然,根拳而土易,其培之也,若不過焉則不及。茍有能反是者,則又愛之太恩,憂之太勤。旦視而暮撫,已去而復顧,甚者,爪其膚以驗其生枯,搖其本以觀其疏密,而木之性日以離矣。雖曰愛之,其實害之;雖曰憂之,其實仇之;故不我若也。吾又何能為哉?有人問他種樹種得好的原因,他回答說:我并不能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很快,不過是能夠順應樹木的自然生長規律,使它的本性充分發展而已。凡是種植的樹木,它的本性是:樹木的樹根要舒展,它的培土要平均,它根下的土要用原來培育樹苗的土,根周圍的搗土要緊實。這樣做了之后,就不要再動,不要再憂慮它,離開后就不再管它。栽種時要像對待子女一樣細心,栽好后要像丟棄它一樣放在一邊,那么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,它的本性也就能夠得到充分發展。所以我只不過不妨礙它的生長罷了,并不是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辦法;只不過不抑制、減少它的結果罷了,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實結得早又多。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。種樹時,樹根拳曲著,又換了生土;給樹培土的時候,不是過緊就是太松。如果有能夠和這種做法相反的人,就又太過于吝惜它們了,擔心它太過分了;早晨去看了,晚上又去摸摸,已經離開了,又回來望望。更嚴重的,甚至掐破樹皮來觀察它是死是活著,搖動樹的根部來看培土是松還是緊,這樣樹木的天性就一天天遠去了。雖然說是喜愛它,這實際上是害它;雖說是擔心它,這實際上是仇視它。所以他們種植的樹都不如我。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領呢?有問之:有人問他(種樹的經驗)。木:樹。橐駝:古人最鄭重最恭敬的自稱法,是自稱其名,可譯我。壽且孳:活得長久而且繁殖茂盛。孳,繁殖。天:指自然生長規律。致其性: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長。致,使達到。焉爾:罷了,句末語氣詞連用。凡:凡是,所有,表示概括,副詞。植木之性:按樹木的本性種植。性,指樹木固有的特點。本:樹根。欲:要。舒:舒展。培:培土。故:舊。筑:搗土。密:結實。既然:已經這樣。已:(做)完了。勿動:不要再動它。勿慮:不要再擔心它。去:離開。顧:回頭看。其:如果,連詞。蒔:栽種。若子:像對待子女一樣精心。置:放在一邊。若棄:像丟棄了一樣不管。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:那么樹木的生長規律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得到了。則:那么,連詞。者:助詞,無義。不害其長:不妨礙它的生長。而已:罷了,句末語氣詞連用。碩茂:使動用法,使高大茂盛。不抑耗其實:不抑制、損耗它的果實(的成熟過程)。早而蕃:使動用法,使……(結實)早而且多。根拳:樹根蜷縮。土易:更換新土。若不過焉則不及:如果不是過多就是不夠。若……則……,如果……那么(就),連接假設復句的固定結構。焉:句中語氣詞,無義。茍:如果,連詞。反是者:與此相反的人。愛之太恩:愛它太情深。恩,有情義。這里可引申為深的意思。憂之太勤:擔心它太過分。甚者:更嚴重的。甚,嚴重。爪其膚:掐破樹皮。爪,掐,作動詞用。以:表目的,連詞,用來。驗:檢驗,觀察。生枯:活著還是枯死。疏密:指土的松與緊。日以離:一天天地失去。以,連詞,連接狀語和動詞,不譯。不我若:不若我,比不上我。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一般要置于動詞前。若,及,趕得上,動詞。
問者曰:以子之道,移之官理,可乎?駝曰:我知種樹而已,官理,非吾業也。然吾居鄉,見長(zhǎng)人者好煩其令,若甚憐焉,而卒以禍。旦暮吏來而呼曰:‘官命促爾耕,勖(xù)爾植,督爾獲,早繅(sāo)而緒,早織而縷,字而幼孩,遂而雞豚(tún)?!Q鼓而聚之,擊木而召之。吾小人輟(chuò)飧(sūn)饔(yōng)以勞吏者,且不得暇,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?故病且怠。若是,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?
問的人說:把你種樹的方法,轉用到做官治民上,可行嗎?橐駝說:我只知道種樹罷了,做官治民,不是我的職業。但是我住在鄉里,看見那些官吏喜歡不斷地發號施令,好像是很憐愛(百姓)啊,但百姓最終反因此受到禍害。從早到晚那些小吏跑來大喊:‘長官命令:催促你們耕地,勉勵你們種植,督促你們收獲,早些煮繭抽絲,早些織好你們的布,養育好你們的孩子,喂養好你們的家禽牲畜!’一會兒打鼓招聚大家,一會兒鼓梆召喚大家。我們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、晚飯去慰勞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,又怎能增加我們的生產,使我們生活安定呢?所以我們既困苦又疲乏,像這樣(治民反而擾民),它與我種樹的行當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?之:助詞,的。道:指種樹的經驗。之:代詞,指種樹之道。官理:為官治民。理,治理,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諱,改治為理。而已:罷了。理:治理百姓。長人者:為人之長者,指當官治民的地方官。大縣的長官稱令,小縣的長官稱長。煩其令:不斷發號施令。煩,使繁多。若甚憐:好像很愛(百姓)。焉:代詞,同之。而:但,連詞。卒以禍:以禍卒,以禍(民)結束。卒,結束。官命:官府的命令。促爾耕:催促你們耕田。勖:勉勵。植:栽種。督:督促。獲:收割??墸褐罄O抽絲。而:通爾,你們。緒:絲頭。早繅而緒:早點繅好你們的絲。早織而縷:早點紡好你們的線??|,線。字:養育。遂而雞豚:喂養好你們的雞和豬。遂,順利地成長。豚,豬。聚之:召集百姓。聚:使聚集。木:這里指木梆。吾小人:我們小百姓。輟飧饔:不吃飯。輟,停止。飧,晚飯。饔,早飯。以:來,連詞。勞吏者:慰勞當差的。且:尚且。暇:空暇。何以:以何,靠什么。蕃吾生:繁衍我們的生命,即使我們的人口興旺。安吾性:安定我們的生活。性,生命。?。豪Э?。?。浩>?。病且?。豪Э嘤制?。若是:像這樣。與吾業者:與我同行業的人,指他植者。其:大概,語氣詞。類:相似。嘻:感嘆詞,表示高興。
問者曰:嘻,不亦善夫!吾問養樹,得養人術。傳其事以為官戒。問的人說:不也是很好嗎!我問種樹的方法,得到了治民的方法。我為這件事作傳把它作為官吏們的鑒戒。不亦善夫:不是很好嗎?夫,句末語氣詞。養人:養民,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,改民為人。傳:作傳。以為:以(之)為,把它作為。戒:鑒戒。
05
《前赤壁賦》
宋 蘇軾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。舉酒屬客,誦明月之詩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東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間。白露橫江,水光接天??v一葦之所如,凌萬頃之茫然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,而不知其所止;飄飄乎如遺世獨立,羽化而登仙。(馮 通:憑)
壬戌年秋天,七月十六日,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。清風陣陣拂來,水面波瀾不起。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,吟誦《明月》中窈窕這一章。不一會兒,明月從東山后升起,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。白茫茫的水汽橫貫江面,水光連著天際。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,越過浩瀚無垠的茫茫江面。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,并不知道到哪里才會停棲,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,羽化成仙進入仙境。
壬戌:宋神宗元豐五年,歲在壬戌。既望:既,過了;望,農歷十五日。既望指農歷十六日。徐:舒緩地。興:起,作。屬:通囑,致意,此處引申為勸酒的意思。少焉:一會兒。白露:白茫茫的水汽。橫江:籠罩江面。橫,橫貫??v一葦之所如,凌萬頃之茫然: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??v:任憑。一葦:像一片葦葉那么小的船,比喻極小的船。如:往,去。凌:越過。萬頃:形容江面極為寬闊。茫然,曠遠的樣子。馮虛御風:(像長出羽翼一樣)駕風凌空飛行。馮:同"憑",乘。虛:太空。御:駕御(馭)。遺世獨立:遺棄塵世,獨自存在。
于是飲酒樂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桂棹兮蘭槳,擊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予懷,望美人兮天一方??陀写刀春嵳?,倚歌而和之。其聲嗚嗚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訴;余音裊裊,不絕如縷。舞幽壑之潛蛟,泣孤舟之嫠婦。
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,敲著船邊唱起歌來。歌中唱到: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,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,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。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,眺望美人啊,卻在天的另一方。有會吹洞簫的客人,配著節奏為歌聲伴和,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:有如哀怨有如思慕,既像啜泣也像傾訴,余音在江上回蕩,像細絲一樣連續不斷。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,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。
扣舷:敲打著船邊,指打節拍,舷,船的兩邊。擊空明兮溯流光:船槳拍打著月光浮動的清澈的水,溯流而上。溯:逆流而上??彰?、流光:指月光浮動清澈的江水。渺渺兮予懷:主謂倒裝。我的心思飄得很遠很遠。渺渺,悠遠的樣子。美人:此為蘇軾借鑒的屈原的文體。用美人代指君主。古詩文多以指自己所懷念向往的人。倚歌而和之:合著節拍應和。倚:隨,循 和:應和。如怨如慕,如泣如訴:像是哀怨,像是思慕,像是啜泣,像是傾訴。怨:哀怨。慕:眷戀。余音:尾聲。裊裊:形容聲音婉轉悠長??|:細絲。舞幽壑之潛蛟:幽壑:這里指深淵。此句意謂:使深谷的蛟龍感動得起舞。泣孤舟之嫠婦: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。嫠:孤居的婦女,在這里指寡婦。
蘇子愀然,正襟危坐而問客曰:何為其然也?客曰:‘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?!朔遣苊系轮姾??西望夏口,東望武昌,山川相繆,郁乎蒼蒼,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方其破荊州,下江陵,順流而東也,舳艫千里,旌旗蔽空,釃酒臨江,橫槊賦詩,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,侶魚蝦而友麋鹿,駕一葉之扁舟,舉匏樽以相屬。寄蜉蝣于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。挾飛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長終。知不可乎驟得,托遺響于悲風。
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,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: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?客人回答:‘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’,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?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,向東可以望到武昌,山河接壤連綿不絕,目力所及,一片郁郁蒼蒼。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?當初他攻陷荊州,奪得江陵,沿長江順流東下,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,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,面對大江斟酒,橫執長矛吟詩,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,然而現在又在哪里呢?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,以魚蝦為侶,以麋鹿為友,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,舉起杯盞相互敬酒,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,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。唉,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,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。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,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。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,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,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。
愀然:容色改變的樣子。正襟危坐:整理衣襟,嚴肅地端坐著 危坐:端坐。何為其然也:曲調為什么會這么悲涼呢?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:所引是曹操《短歌行》中的詩句??姡和?繚"盤繞。郁乎蒼蒼:樹木茂密,一片蒼綠繁茂的樣子。郁:茂盛的樣子。舳艫:戰船前后相接。這里指戰船。釃酒:斟酒。橫槊:橫執長矛。侶魚蝦而友麋鹿:以魚蝦為伴侶,以麋鹿為友。侶 :以...為伴侶,這里是名詞的意動用法。麋:鹿的一種。扁舟:小舟。寄:寓托。蜉蝣:一種昆蟲,夏秋之交生于水邊,生命短暫,僅數小時。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。渺滄海之一粟:渺:小。滄海:大海。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。須臾:片刻,時間極短。長終:至于永遠。驟:數次。遺響:余音,指簫聲。悲風:秋風。
蘇子曰:客亦知夫水與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;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。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盡也,而又何羨乎!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茍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
我問道: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?時間流逝就像這水,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;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,終究沒有增減??梢?,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,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,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;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,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,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?何況天地之間,萬物各有主宰者,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,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。只有江上的清風,以及山間的明月,聽到便成了聲音,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,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,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。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,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。
逝:往。斯:此,指水。盈虛者如彼:指月亮的圓缺。卒:最終。消長:增減。長:增長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:語氣副詞。以:用。一瞬:一眨眼的工夫。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:這。造物者:天地自然。無盡藏:佛家語。指無窮無盡的寶藏。共食:共享。蘇軾手中《赤壁賦》作共食,明代以后多共適。
客喜而笑,洗盞更酌。肴核既盡,杯盤狼籍。相與枕藉乎舟中,不知東方之既白。
客人高興地笑了,洗凈酒杯重新斟酒。菜肴果品都已吃完,杯子盤子雜亂一片。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,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。
更酌:再次飲酒。肴核既盡:葷菜和果品。既:已經。狼籍:凌亂的樣子。枕藉:相互枕著墊著。既白:已經顯出白色(指天明了)。
06
《詩經·氓》
先秦 佚名
氓(méng)之蚩(chī)蚩,抱布貿絲。匪(fěi)來貿絲,來即我謀。送子涉淇,至于頓丘。匪我愆(qiān)期,子無良媒。將(qiāng)子無怒,秋以為期。那個人老實忠厚,懷抱布匹來換絲。其實不是真的來換絲,是找個機會談婚事。送郎君渡過淇水,一直送到頓丘。并非我要拖延約定的婚期而不肯嫁,是因為你沒有找好媒人。請郎君不要生氣,秋天到了來迎娶。氓:《說文》氓,民也。本義為外來的百姓,這里指自彼來此之民,男子之代稱。蚩蚩:通嗤嗤,笑嘻嘻的樣子。一說憨厚、老實的樣子。貿:交易。抱布貿絲是以物易物。匪:通非。即:走近,靠近。謀:商量。古音咪(mī)。淇:衛國河名。今河南淇河。頓丘:地名。今河南清豐。丘:古讀如欺。愆:過失,過錯,這里指延誤。將:愿,請。無:通毋,不要。
乘彼垝(guǐ)垣(yuán),以望復關。不見復關,泣涕漣(lián)漣。既見復關,載(zài)笑載言。爾卜爾筮(shì),體無咎(jiù)言。以爾車來,以我賄遷。(爾 一作:尓)登上那倒塌的墻壁,遙向復關凝神望。復關沒有見到盼望的人,眼淚簌簌掉下來。情郎即從復關來,又說又笑喜洋洋。你去卜卦求神仙,卜筮的結果沒有不吉利。你用車來迎娶,我帶上嫁妝嫁給你。乘:登上。垝垣:倒塌的墻壁。垝,倒塌。垣,墻壁。復關:①復,返。關:在往來要道所設的關卡。女望男到期來會。他來時一定要經過關門。一說復是關名。②復關:衛國地名,指氓所居之地。涕:眼淚;漣漣:涕淚下流貌。載:動詞詞頭,無義。爾卜爾筮:燒灼龜甲的裂紋以判吉兇,叫做卜。用蓍(shī)草占卦叫做筮。體:指龜兆和卦兆,即卜筮的結果。咎:不吉利,災禍。無咎言:就是無兇卦。賄:財物,指嫁妝,妝奩(lián)。以上四句是說你從卜筮看一看吉兇吧,只要卜筮的結果好,你就打發車子來迎娶,并將嫁妝搬去。
桑之未落,其葉沃若。于嗟(jiē)鳩(jiū)兮,無食桑葚!于(xū)嗟女兮,無與士耽(dān)!士之耽兮,猶可說(tuō)也。女之耽兮,不可說(tuō)也。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,桑葉像水浸潤過一樣有光澤。唉那些斑鳩呀,不要貪吃桑葚。哎年輕的姑娘們呀,不要沉溺在與男子的情愛中。男子沉溺在愛情里,還可以脫身。女子沉溺在愛情里,就無法擺脫了。沃若:猶沃然,像水浸潤過一樣有光澤。于嗟鳩兮:于:通吁本義為表示驚怪、不然、感慨等,此處與嗟皆表感慨。鳩:斑鳩。傳說斑鳩吃桑葚過多會醉。耽:迷戀,沉溺。說:通脫,解脫。
桑之落矣,其黃而隕(yǔn)。自我徂(cú)爾,三歲食貧。淇水湯(shāng)湯,漸(jiān)車帷(wéi)裳(cháng)。女也不爽,士貳其行。士也罔(wǎng)極,二三其德。桑樹落葉的時候,它的葉子枯黃,紛紛掉落了。自從嫁到你家,多年來忍受貧苦的生活。淇水波濤滾滾,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。我女子沒有什么差錯,男子行為卻前后不一致了。男人的愛情沒有定準,他的感情一變再變。隕:墜落,掉下。這里用黃葉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。黃:變黃。其黃而隕:猶《裳裳者華》篇的蕓其黃矣,蕓也是黃色。徂:往;徂爾:嫁到你家。食貧:過貧窮的生活。湯湯:水勢浩大的樣子。漸:浸濕。帷裳:車旁的布幔。爽:差錯。貳:貣(tè)的誤字。貣就是忒,和爽同義。這里指愛情不專一。以上兩句是說女方沒有過失而男方行為不對。罔:無,沒有;極:標準,準則。二三其德:在品德上三心二意,言行為前后不一致。
三歲為婦,靡(mǐ)室勞矣。夙(sù)興夜寐(mèi),靡有朝矣。言既遂矣,至于暴矣。兄弟不知,咥(xì)其笑矣。靜言思之,躬自悼矣。婚后多年守婦道,繁重家務勞動沒有不干的。起早睡遲,朝朝如此,不能計算了。你的心愿實現后,漸漸對我施兇暴。兄弟不知道我的遭遇,見面時都譏笑我啊。靜下心來細細想,只能獨自傷心。靡室勞矣:言所有的家庭勞作一身擔負無余。室勞:家務勞動。靡:無。夙:早。興:起來。言既遂矣:言字為語助詞,無義。既遂:就是《谷風》篇既生既育的意思,言愿望既然已經實現。咥:笑的樣子。靜言思之: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想,言:音節助詞,無實義。躬自悼矣:自身獨自傷心。躬,自身;悼,傷心。
及爾偕老,老使我怨。淇則有岸,隰(xí)則有泮(pàn)??偨侵?,言笑晏(yàn)晏。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!當初曾相約和你一同過到老,偕老之說徒然使我怨恨罷了。淇水滔滔終有岸,沼澤雖寬終有盡頭?;叵肷贂r多歡樂,談笑之間露溫柔。海誓山盟猶在耳,哪里料到你會違反誓言。莫再回想背盟事,既已終結便罷休!隰:低濕的地方;當作濕,水名,就是漯河,黃河的支流,流經衛國境內。泮:通畔水邊,邊岸??偨牵汗糯信闯赡陼r把頭發扎成丫髻,稱總角。這里指代少年時代。宴:快樂。晏晏:歡樂,和悅的樣子。旦旦:誠懇的樣子。反:即返字。不思其反:不曾想過會違背誓言。反是不思:違反這些。是,指示代詞,指代誓言。是重復上句的意思,變換句法為的是和下句葉韻。已:了結,終止。焉哉(古讀如茲zī):語氣詞連用,加強語氣,表示感嘆。末句等于說撇開算了罷!
07
《短歌行》
兩漢 曹操
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!
面對著美酒高聲放歌,人生短促日月如梭。對酒當歌:一邊喝著酒,一邊唱著歌。當,是對著的意思。幾何:多少。
譬(pì)如朝(zhāo)露,去日苦多。
好比晨露轉瞬即逝,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!去日:過去的日子;苦:患,苦于。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。用于感嘆光陰易逝之語。
慨(kǎi)當以慷(kāng),憂思難忘。
席上歌聲激昂慷慨,憂郁長久填滿心窩。慨當以慷: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。當以,這里無實際意義。
何以解憂?唯有杜康。
靠什么來排解憂悶?唯有狂飲方可解脫。杜康: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,這里代指酒。
青青子衿(jīn),悠悠我心。
穿青色衣領的學子,你們令我朝夕思慕。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: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。子:對對方的尊稱。衿:古式的衣領。青衿: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,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。悠悠:長久的樣子,形容思慮連綿不斷。
但為君故,沉吟至今。
只是因為您的緣故,讓我沉痛吟誦至今。沉吟:沉思,深思,這里指對賢才的思念和傾慕。
呦(yōu)呦鹿鳴,食野之蘋。
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,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。呦呦鹿鳴,食野之蘋。呦呦:鹿叫的聲音。蘋:艾蒿。
我有嘉賓,鼓瑟(sè)吹笙(shēng)。
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,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。鼓:彈。
明明如月,何時可掇(duō)?
當空懸掛的皓月喲,什么時候才可以拾到?何時可掇: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?掇,拾取,摘取。另解:掇讀chuò,為通假字,掇,通輟 ,即停止的意思。
憂從中來,不可斷絕。
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,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。
越陌度阡(qiān),枉用相存。
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,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。越陌度阡: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。陌,東西向田間小路。阡,南北向的小路。枉用相存:屈駕來訪。枉,這里是枉駕的意思;用,以。存,問候,思念。
契闊談?(yàn),心念舊恩。(談? 一作:談宴)
久別重逢歡宴暢談,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。?:通宴。
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
久別重逢歡宴暢談,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。
繞樹三匝(zā),何枝可依?
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,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?三匝:三周。匝,周,圈。
山不厭高,海不厭深。
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,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。海不厭深:一本作水不厭深。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。
周公吐哺(bǔ),天下歸心。
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,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。吐哺:極言殷勤待士。
08
《飲酒》
東晉 陶淵明
結廬(lú)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(xuān)。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,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。建造住宅,這里指居住的意思。結,建造、構筑。廬,簡陋的房屋。人境:喧囂擾攘的塵世。車馬喧:指世俗交往的喧擾。
問君何能爾?心遠地自偏。
問我為什么能這樣,只要心志高遠,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。君:指作者自己。何能爾:為什么能這樣。爾:如此、這樣。
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(jiàn)南山。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,悠然間,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。悠然:閑適淡泊的樣子。見:看見,動詞。南山:泛指山峰,一說指廬山。
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(huán)。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,霧氣峰間繚繞,飛鳥結伴而還。山氣:山間的云氣。日夕:傍晚。相與:相交,結伴。相與還:結伴而歸。
此中有真意,欲辨(biàn)已忘言。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,想要分辨清楚,卻已忘了怎樣表達。
09
《山居秋暝》
唐代 王維
空山新雨后,天氣晚來秋。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,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。暝:日落時分,天色將晚??丈剑嚎諘?,空寂的山野。新:剛剛。
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。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,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。清泉石上流:寫的正是雨后的景色。
竹喧歸浣(huàn)女,蓮動下漁舟。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,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。竹喧:竹林中笑語喧嘩。喧:喧嘩,這里指竹葉發出沙沙聲響。浣女:洗衣服的女子。浣:洗滌衣物。
隨意春芳歇(xiē),王孫自可留。任憑春天的美景消歇,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連。隨意:任憑。春芳:春天的花草。歇:消散,消失。王孫:原指貴族子弟,此處指詩人自己。留:居。
10
《行路難》
唐 李白
金樽(zūn)清酒斗十千,玉盤珍羞(xiū)直萬錢。(羞 通:饈;直 通:值)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,玉盤里的菜肴珍貴值萬錢。金樽:古代盛酒的器具,以金為飾。清酒:清醇的美酒。斗十千:一斗值十千錢(即萬錢),形容酒美價高。玉盤:精美的食具。珍羞:珍貴的菜肴。羞:同饈,美味的食物。直:通值,價值。
停杯投箸(zhù)不能食,拔劍四顧心茫然。心中郁悶,我放下杯筷不愿進餐;拔出寶劍環顧四周,心里一片茫然。投箸:丟下筷子。箸:筷子。不能食:咽不下。茫然:無所適從。
欲渡黃河冰塞川,將登太行雪滿山。想渡黃河,冰雪卻凍封了河川;想登太行山,莽莽風雪早已封山。太行:太行山。
閑來垂釣碧溪上,忽復乘舟夢日邊。像姜尚垂釣溪,閑待東山再起;又像伊尹做夢,乘船經過日邊。碧:一作坐。忽復:忽然又。
行路難,行路難,多歧(qí)路,今安在?人生道路多么艱難,多么艱難;歧路紛雜,如今又身在何處?多岐路,今安在:岔道這么多,如今身在何處?歧:一作岐,岔路。安:哪里。
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。相信乘風破浪的時機總會到來,到時定要揚起征帆,橫渡滄海!長風破浪:比喻實現政治理想。會:終將。云帆:高高的船帆。船在海里航行,因天水相連,船帆好像出沒在云霧之中。濟:渡。
11
《蜀相》
唐 杜甫
丞相祠(cí)堂何處尋?錦官城外柏(bǎi)森森。去哪里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?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。丞相祠堂:即諸葛武侯祠,在現在成都,晉李雄初建。錦官城:成都的別名。柏森森: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。
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(hǎo)音。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,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。空:白白的。
三顧頻(pín)煩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,問計于諸葛亮,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。頻煩:猶頻繁,多次。兩朝開濟: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帝業,后又輔佐劉禪。兩朝:劉備、劉禪父子兩朝。開:開創。濟:扶助。
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(jīn)。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,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!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: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,常使后世的英雄淚滿衣襟。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,未能取勝,至蜀建興十二年(234年)卒于五丈原(今陜西岐山東南)軍中。出師:出兵。
12
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》
五代 李煜
春花秋月何時了,往事知多少。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么時候結束的,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!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,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。
了:了結,完結。
雕欄玉砌應猶在,只是朱顏改。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(欄 通:闌)
精雕細刻的欄桿、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,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。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,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。
雕欄玉砌: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。應猶:一作依然。朱顏改: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。君:作者自稱。能:或作都、那、還、卻。
13
《水調歌頭》
宋 蘇軾
丙辰中秋,歡飲達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懷子由。丙辰年(公元1076年)的中秋節,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,喝了個大醉,寫下這首詞,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。丙辰:指公元1076年(宋神宗熙寧九年)。這一年蘇軾在密州(今山東省諸城市)任太守。達旦:到天亮。子由: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。
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不知天上宮闕(què)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(qióng)樓玉宇,高處不勝(shèng,舊讀shēng)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。(何似 一作:何時;又恐 一作:惟 / 唯恐)明月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?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。不知道天上的宮殿,今晚是哪一年。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,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,我經受不住寒冷。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,月宮哪里比得上在人間。把酒:端起酒杯。把,執、持。天上宮闕:指月中宮殿。闕,古代城墻后的石臺。歸去:回去,這里指回到月宮里去。瓊樓玉宇:美玉砌成的樓宇,指想象中的仙宮。不勝:經受不住。勝:承擔、承受。弄清影: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。弄:賞玩。何似:何如,哪里比得上。
轉朱閣,低綺(qǐ)戶,照無眠。不應有恨,何事長(cháng)向別時圓?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(chán)娟(juān)。(長向 一作:偏向)月兒移動,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,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,照著沒有睡意的人。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,可又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?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,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,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。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,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。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:月兒移動,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,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,照著沒有睡意的人(指詩人自己)。朱閣:朱紅的華麗樓閣。綺戶:雕飾華麗的門窗。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:(月兒)不該(對人們)有什么怨恨吧,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?何事:為什么。此事: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。但:只。千里共嬋娟: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﹐雖然相隔千里,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。共:一起欣賞。嬋娟:指月亮。
14
《水龍吟·登建康賞心亭》
南宋 辛棄疾
楚天千里清秋,水隨天去秋無際。遙岑遠目,獻愁供恨,玉簪螺髻。落日樓頭,斷鴻聲里,江南游子。把吳鉤看了,欄桿拍遍,無人會,登臨意。
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凄涼,江河水流向天邊,秋天更無邊無際。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,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,那群山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。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,孤雁悲啼聲里游子悲憤壓抑。我看完這寶刀,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,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。
遙岑:遠山。玉簪、螺髻:玉做的簪子,像海螺形狀的發髻,這里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。斷鴻:失群的孤雁。吳鉤: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。這里應該是以吳鉤自喻,空有一身才華,但是得不到重用。了:放在動詞或形容詞后,表示動作或變化已經完成。
休說鱸魚堪膾,盡西風,季鷹歸未?求田問舍,怕應羞見,劉郎才氣??上Я髂?,憂愁風雨,樹猶如此!倩何人喚取,紅巾翠袖,揾英雄淚!
不要說鱸魚肉度絲鮮美,秋風呼呼刮滿天,我不會像西知晉的張季道鷹,為貪吃家鄉美味而棄官?我也不會學求田問舍的許汜。只遺憾時光流逝,國家仍在風雨飄搖之中,北伐無期,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!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,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!
鱸魚堪膾:用西晉張翰典。季鷹:張翰,字季鷹。求田問舍:置地買房。劉郎:劉備。才氣:胸懷、氣魄。流年:流逝的時光。憂愁風雨:風雨,比喻飄搖的國勢。樹猶如此:用東晉桓溫典。倩:請托。紅巾翠袖:女子裝飾,代指女子。揾。擦拭。
15
《天凈沙·秋思》
元代 馬致遠
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。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。
天色黃昏,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,發出凄厲的哀鳴。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,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。古道上一匹瘦馬,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。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,從西邊落下。凄寒的夜色里,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。
枯藤:枯萎的枝蔓?;桫f:黃昏時歸巢的烏鴉?;瑁喊?。人家:農家。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。古道: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(路)或年代久遠的驛道。西風:寒冷、蕭瑟的秋風。瘦馬:瘦骨如柴的馬。斷腸人: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,此指漂泊天涯、極度憂傷的旅人。天涯:遠離家鄉的地方。
關于此話題的敘述就到這里了,如果您有關于學歷的任何問題,歡迎通過右側在線客服按鈕與湖北高繼網聯系溝通哦!
